欢迎来到中国稀土学会! 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 关注学会
    微信服务号

  • 关注学会
    微信订阅号

沉痛悼念苏锵院士发布时间:2017年2月17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稀土学会第四届、五届常务理事,第六届荣誉会员,中国稀土学会发光专委会主任和终身名誉主任,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锵因病于2017年2月17日4时50分在广州逝世,享年86岁。
        苏锵院士1931年6月出生于广东广州,1948-1950年就读于广州中山大学化学工程系,1950-195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工学院化学工程系(1952年院系调整至清华大学化工系学习)。1952-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从事稀土研究工作,曾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稀土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转入中山大学化学系从事稀土工作,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稀土学会发光专业委员会主任和终身名誉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副理事长和名誉理事长、第二届国际稀土光谱学术会议主席。
        苏锵院士长期从事稀土化学和物理研究,对稀土的分离和性质变化规律的探寻、稀土材料的研制与应用做出突出贡献,是中国稀土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到60年代,先后指导建成提取钍和混合稀土以及钒的中间工厂。1958年在国内首次分离出除钪和放射性元素钷以外的15种纯稀土,总结了稀土性质随原子序数变化的几种类型和钇在镧系元素中位置变化,提出工业用铈的湿法空气氧化法和利用钇的位置变化来分离钇的原理和萃取法。1970年以后,组织和参加稀土激光、磁性和发光材料等稀土固体化学和变价稀土化学的基础研究,以及其研制、应用和推广工作;提出采用可在空气下安全制备含二价铕、钐等低价稀土材料的离子不等价取代的新方法,研制出新型掺稀土的长余辉材料和测量高能射线的固体剂量材料;提出三价和四价镧系离子的光学电负性的计算方法。21世纪以来,致力于新型稀土光电材料的探索,在发展环境友好半导体光源、平板显示、高能射线探测和上转换等领域的稀土发光材料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苏锵院士研究成果丰硕,1989年主持召开了第二届稀土光谱国际会议,先后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4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稀土化学》、院士科普书系科普读物《稀土元素——您身边的大家族》等,授权美国和中国发明专利数十项,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集体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重要奖项,2010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苏锵院士一生热爱祖国、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与人为善、淡泊名利,将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教育、科学事业,为我国的稀土化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苏锵院士深知科学的进步离不开传承和发展,长期致力于人才培育,鼓励年轻人不仅要“青出于蓝胜于蓝”,还要“帅出于师优于师”,要有创新意识,打破成规,先后指导、培养了数十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桃李满天下。
        苏锵院士的逝世,是我国化学界、教育界和中山大学的重大损失。苏锵院士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高尚品德和科学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对苏锵院士的逝世,我们表示深切哀悼!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高粱桥斜街13号院乙27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联系电话:01062173497 传真:010-62173501 电子邮箱:csre@cs-re.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稀土学会 京ICP备050101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