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稀土学会! 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 关注学会
    微信服务号

  • 关注学会
    微信订阅号

稀土行业的专利权之争发布时间:2015年4月7日

 2013-8-13      来源 第一财经报 

如果一切顺利,这个8月底,部分钕铁硼企业反诉日立金属专利垄断一事将确定完企业名单,并在9月份开始有一系列动作。在因稀土出口配额等问题引发的WTO官司“悬而未决”之际,这起专利诉讼很有可能再次震荡业界。

  而这起官司的具体走向,也将演绎出截然不同的两种局面。

  稀土企业给出的反馈是,目前每年8万吨的钕铁硼产量中,有2万到3万吨的量是不能正常出口的。这些具有高端需求的产品,想要出口,必须获得日立金属等国外企业的专利授权,而截至目前,国内获得日立金属专利授权的企业有8家,其中正海磁材3家于今年5份才与日立金属达成和解。

  如果官司打输,意味着日立金属的专利延续,未来十几年可能更长时间,除获得专利授权的8家国内企业外,其他钕铁硼企业生产的产品都变成了不合法出口,只能在国内销售。

  但这些非专利授权企业能够打赢这起官司,就皆大欢喜吗?

  笔者能想到的是,随着日立金属的专利延期失效,那么,等专利到期后,很多企业之前因为没专利不能做的东西,就可以去做了。

  但新问题也会接踵而至。因为此前非专利授权企业与专利授权企业之间的争夺就存在,等专利到期,二者的竞争势必加剧,不但对有授权专利的企业造成冲击,一旦客户完全抛弃专利限制的理念,价格恶性竞争、群雄割据的复杂局面将不可避免。

  中国企业指望着日立金属专利过期并不可取,也不能长久。

  实际上,中国目前的钕铁硼技术水平已经很成熟,即便与日本的整体技术相比,也没有太大差别。此外,目前,世界上80%以上的钕铁硼,都是由中国企业生产的,可以说,中国的稀土供应左右着国际市场。

  问题就在于,国内的稀土永磁生产企业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的重视不够,正海磁材等企业正常出口,其实也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而只是通过大笔费用买了日立金属的专利许可而已。

  反观日本,其专利保护意识很强,根据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安泰科”)的数据,截至2011年,近年来申请了15916件相关专利,占据了全球37%的份额,从专利权人角度来看,排名前10位的专利权人中,除了三星为韩国企业、通用电气为美国企业、中国科学院为中国科研机构外,其他均为日本企业。

  按照钢铁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李卫的说法,中国的稀土技术不错,很多在国际上甚至是领先的,但中国企业专利的意识相对单薄,加上钕铁硼这个产业利润都很薄,使得部分企业没有精力去投入研发,也没有资金来投入搞专利。

  这导致的后果是,目前国内的稀土高端应用市场相对缺失,稀土高端应用的核心技术多被国际大公司所把持,价格往往受制于人,高昂的成本令国内大部分应用企业难以承受。

  例如,稀土永磁材料烧结钕铁硼和粘结钕铁硼的专利技术分别被日本和美国公司掌握,若想在专利覆盖的市场生产、销售钕铁硼产品,就必须向其支付高昂的专利许可费,有时候还不得不接受一些附加条件,例如不得在日本国内销售该种产品。

  在为中国企业为争夺产品出口权觉醒感到欣慰之余,笔者更想提醒,在国际上掌握钕铁硼为代表的稀土永磁材料的话语权,就是掌握了稀土材料的话语权,而到实现这一步,中国稀土企业需要做的案头工作还很多。

  作者:张国栋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高粱桥斜街13号院乙27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联系电话:01062173497 传真:010-62173501 电子邮箱:csre@cs-re.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稀土学会 京ICP备050101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