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稀土学会! 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 关注学会
    微信服务号

  • 关注学会
    微信订阅号

我国锂、锆铪、氦气、稀土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矿产取得重大突破发布时间:2025年1月16日 来源:人民网

 1月14日,自然资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要成果。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司长熊自力介绍,我国锂、锆铪、氦气、稀土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矿产取得重大突破。

 我国稀土资源在全球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山东省郗山矿区新增资源量102万吨,四川凉山州牦牛坪稀土矿预计新增496万吨,进一步夯实我国第二大稀土矿资源基础。云南省红河州南部发现超大规模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有望成为我国最大中重稀土矿。

 熊自力谈到,“十四五”深地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实施,“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启动实施,“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重点研发专项完成任务部署,能源资源有关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地质矿产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得到显著优化,对资源安全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力不断强化。

 一是理论创新方面有突破。创立了碰撞型斑岩铜矿成矿理论、中国东部板内燕山期大规模成矿动力学模型、胶东金矿热熔伸展成矿理论和阶梯式成矿模式、三门峡盆地油气成藏新认识、锂矿“多旋回深循环内外生一体化”成矿理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内生外成”理论和多期多阶段角砾岩型稀土成矿模式,建立了一批重要成矿区带找矿模型,为指导地质找矿实践,推动资源基地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地质找矿方向多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重组,336位优秀人才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近千位青年科技人才进入后备名单,科技创新力量不断壮大。二是在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发方面,增强自主创新和迭代集成创新。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地壳一号”挺进地球深部;自主研制出航空重力、航磁矢量等全系列技术装备和地球物理软件系统,创建了第三代综合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体系;形成了多尺度地球化学填图技术体系。三是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有效提高了矿产勘查的深度、精度和效率。自主研制的岩心钻机基本满足4000—5000米地质钻探需求,初步构建了“星—空—地—海—井”技术体系,助力一批大型矿床的发现及资源基地的增储上产,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同时,钨、钼、锑、萤石、石墨等我国优势矿种资源量实现较大幅度增长,资源优势进一步巩固。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高粱桥斜街13号院乙27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联系电话:01062173497 传真:010-62173501 电子邮箱:csre@cs-re.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稀土学会 京ICP备050101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