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稀土学会! 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 关注学会
    微信服务号

  • 关注学会
    微信订阅号

长春应化所可吸收纳米复合人工骨材料与器件的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获进展发布时间:2016年9月5日

近 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可吸收纳米复合人工骨材料与器件的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顺利通过由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是吉 林省“双十工程”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在可吸收纳米复合人工骨材料方面的研究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并建议进一步加快产品的临床应用和商 业化进程,拓宽其应用领域。 

该 项目通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圆满完成了从可降解原材料合成到自主开发可吸收纳米复合人工骨材料的研究任务,获得了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关键技 术,可指导规模化生产。该人工骨材料具有完全人工合成,降解时间可调,以及骨传导和诱导作用等诸多特点,其物理化学性能和生物学性能等技术指标均达到任务 合同要求。 

该项目取得的突出进展体现在,从系列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PLGA原料的合成和制备出发,实现了LAGA比例可控,降解时间可调;完成了LA/GA单体的开环聚合和批量制备,PLGA的纯度达到医用级要求;实现了公斤级聚乳酸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g-HA原料的合成和制备;聚乳酸接枝率(质量百分比)可控,纯度达到医用级要求;开发了多种骨支架的制备方法和工艺,制备出了系列不同孔结构、孔隙率和孔径的人工骨支架,孔隙率、孔尺寸与降解速度均可根据骨愈合需要进行调整;完成了支架材料和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能评价,以及生物学检测和动物实验,获得了人工骨材料的组分、结构、机械性能等重要参数;实现了骨愈合过程中材料的实时成像追踪;制备了与几丁质、胶原等材料具有特异性结合能力的活性生长因子蛋白;创造性地实现了高强度可注射骨支架的制备,可更好地满足临床骨科缺损的微创治疗。 

在该项目执行期间,长春应化所与吉林大学骨科成立了联合共建的“骨科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进一步为骨科材料基础与临床的合作研究和完善“产学研”开发体系提供了有力保障。 

该项目获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获得人工骨支架新产品1个,新建《可吸收人工骨》产品企业标准1项;申请专利6项,授权专利5项,在Biomacromolecules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9篇;并获得可吸收钉板等配套器件产品注册证2个(国械注准20153461863和国械注准20153461864)。 

(再生医学材料组)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高粱桥斜街13号院乙27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联系电话:01062173497 传真:010-62173501 电子邮箱:csre@cs-re.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稀土学会 京ICP备050101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