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稀土学会! 新会员注册个人会员登录
  • 关注学会
    微信服务号

  • 关注学会
    微信订阅号

院士访谈|严纯华:新文科建设不仅需要人文与社科的交叉,更需要与科技的交叉。发布时间:2021年12月31日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起推出“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围绕“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的诸多方面,展开深入交流。本期访谈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教授,题名为《稀土、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

 

访谈嘉宾介绍

严纯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

无机化学家,主要从事稀土分离理论、应用及稀土功能材料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奖励。

 

采访人

彭青龙: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

精彩观点

01 中国稀土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

       这些年来,我国在管理上日趋成熟,企业的责任感也日益增强。国家先后成立了六大稀土产业集团,形成了央企与地方政府、地方国企及其他所有制企业紧密合作的格局,优化了利益分配和管理模式,促进了有序竞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稀土产量和质量一直占据全世界龙头地位。但是,中国稀土如何继续往“下游”发展已成为科学家、企业家和政府管理者共同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建立了稀土产品和制造技术的国家标准、企业标准等体系,我认为可以依托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和中国稀土学会,带头建立一个世界性的稀土行会或学会,结合国外需求,建立国际性产品、环保和制造技术标准,从而使我国稀土产业走出故步自封的半封闭状态。

 

02 如何看待“无用”的基础研究?

       我认为,基础研究不是“无用”,它恰恰是认识本征性质并加以控制,最终达到技术开发和功能应用的基础。特别是在当下,我国稀土科技整体处于从“并跑”向“领跑”角色转换的关键时刻,就更要重视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否则中国难以成为真正令人尊敬的高科技领军者。

       我认为基础研究的薄弱有历史性的原因,从这一点上来说是与体制、机制有关。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想着赶英超美,以解决技术问题为目标,锦上添花的工作较多,而对“无用”之学、未来之学的思考和重视远远不够。

 

03 科学家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是怎样的关系?

      我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说的“四个表率”——“胸怀祖国、服务人民”“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坚守学术道德、严谨治学”“甘为人梯、奖掖后学”正是这个时代需要的科学家精神,它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科学家身上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当下创新强国中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更是传承科学家精神时科研组织和团队的“家风”“门风”的主要体现。如果将科学家精神放到人类共同的文化精神中去考量,它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优秀基因。科学家精神对于形塑科学文化至关重要。科学文化不仅关乎科学活动本身的结果,更关乎科研人员的科学和文化素养。

       我认为科学家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内涵一脉相承,两者都具有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探索创新、甘愿牺牲、利国利民的特征。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精神是为人民谋利益,与之相比,虽然科学家不能直接为人民谋利益,但也在为人民服务。

 

04 新文科人才培养中科技人文交叉融合的内涵与实现路径

       我认为,科技与人文融合十分重要。新文科建设不仅需要人文与社会科学的交融和交叉,更需要与现代科学技术的交叉。

       对于科学家来说,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文学、历史和艺术,除了能强化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外,还能塑造其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心,打造一个人的“软实力”。

        高校新文科建设不仅对文科有利,对理工农医科也十分重要。但我认为,这种人文素养的养成不应仅仅是大学的任务,而是应该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打好基础;人文素养也不可能在大学教育中完全养成,它的养成应该贯穿人的一生。

 

05您如何理解中国高等教育界在努力构建的高质量发展文化?

       高质量发展文化,我认为关键在于氛围营造。对于兰州大学而言,这一氛围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一是管理体系,二是师资队伍,三是人才培养体系,四是支撑条件。

       在管理体系上,我们要对海内外一流学校“见贤思齐”。

       在师资队伍上,我们学习其他优秀高校在人才引进上的举措,硬件不足软件来补,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环境。

       在人才培养体系上,兰大会帮助学生从中学的学习方式,过渡到学习知识和创造并举的大学学习方式,同时还为他们提供“尝试”或“再选择”专业的机会,允许学生在入学后第一年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非功利性”地转换专业。

       在支撑条件上,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高粱桥斜街13号院乙27号楼 邮政编码:100081 联系电话:01062173497 传真:010-62173501 电子邮箱:csre@cs-re.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稀土学会 京ICP备05010140号-1